开展强化技术会商,加强区域臭氧污染形势的分析研判及监管防控重点调控。
误区一:污染场地是指污染的土壤。当然,应该看到这与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无法(律)可依有关。
因此,多数污染场地的修复包括地下水修复。没有一个超级基金场地是因为开发而启动修复的,87%的超级基金场地都找到了责任方,平均每个场地有71个责任方。近日媒体报道的河南禹州东十里村地下水污染、湖南衡东大浦化工厂土壤污染、甘肃兰州地下水污染等污染场地事件,都同开发和搬迁无关。以下列举环境修复领域的九个常见误区,以供参考。棕地仅是污染场地的一部分,其概念是个舶来品,在国外法律中有其特定含义。
误区八:搬迁后场地都算历史遗留问题场地届时,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监测控制范围将扩大到350万平方公里,站网密度提高到每千平方公里5.8孔(站),将进一步提高地下水监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全国地下水的动态有效监控,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地面沉降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国家不断持续加大环保督察问责力度,正是要督促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强化措施整改落实,确保实现环境问题的逐步解决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
比如,对湖南省使用只说不干、弄虚作假等词就达20次之多。此外,上海钢联研究中心主任曾节胜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一些违规的工业企业,其背后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利益博弈。比如,此前国务院督查组在7月底发现的天津市北辰区和湖南省岳阳、郴州等地仍存在地条钢企业在夜间违规生产现象甚至把已拆除的设备擅自移回原位,重新恢复生产。在接下来的第四批督察行动中,中央环保督察组将重点督察哪些方面,又将如何亮剑,地方整改成效将会如何,都备受人们关注。
2017年4月下旬至5月28日,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进驻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7省市,4660人被问责,这是中央开展环保督察以来问责人数最多的一次。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方案》中被首次提出,这意味着地方党委将与政府一道接受监督,督察结果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
做到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讲客观条件、不敷衍塞责,全力支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压实工作责任,抓好整改落实,严肃纪律问责,立说立行、立行立改、边督边改,确保顺利完成督察任务。在此期间,各督察组将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省份环保方面来信和来电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察地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处理。在普通公众看来,他们手持尚方宝剑,进驻全国各地,查察环境问题并实施问责。重点检查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的区域流域及整治情况。
所以在8月份以后国家仍需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与此同时,经济观察报随后采访了当地的环保局,该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涉及违规生产和环保不达标的污染企业已排查完毕,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和河北省环保厅的整改要求,接下来,我们会再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违规企业彻底取缔和关停,并且对县级相关部门责任人的不作为以及整治不到位情况展开问责。相比前两次,不管是处罚问责人数,还是罚款金额,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8月8日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动员会上表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将中央环保督察作为一次政治体检,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在该企业上班近三年的一位普通员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今年国家环保查得紧,有时一个月就停火好几次,上班时间还不到两周,所以收入也就没有以前多了。这一批督察组完成对八省(区)进驻后,意味着中央环保督察在两年之内实现了对全国31省(区、市)督察全覆盖的既定目标。
8月1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对河北省一家小型的民营铸造企业进行了采访,据了解,该企业目前环保手续尚未完善,生产流程也不达标,对周边村镇生态环境造成了局部污染。中央第三、第四环保督察组也分别于8月10日完成对山东省、海南省的进驻工作。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河北省、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居民,他们都赞同一个观点其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就如同钦差,正是由于他们的督察问责,地方政府才不敢懈怠这是普通公众要求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的呼声如果没有环保钦差,没有严厉的问责,那是不行的。对顶风作案的要坚决依法严惩,对监管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务必做到令行禁止。此外,根据要求,督察行动开始前召开动员会,结束后举行反馈会,且主席台一般只有四位由省(区、市)长主持,督察组组长、副组长分别讲话,省(区、市)委书记最终表态。上述环保部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这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环保高压态势不容忽视,任何对环保责任的不作为、慢作为和假作为,任何企图蒙混过关、对整改要求敷衍懈怠,必遭严惩。8月11日,中央第一、第二、第八环保督察组也已分别进驻吉林省、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
在过去一年多里,中央已连续派出三批督察组分赴全国各地进行环保大督察:2016年7月中旬至8月19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最终问责人数超过2000。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面对中央如此大的力度,地条钢企业为何依然顶风作案?各地政府为何不作为?主要归根于利益驱使,地方保护仍然存在,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重点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情况。目前,第四批中央督察组正陆续完成对各省(区)的进驻并召开督察工作动员会,各省(区)主要领导都要作表态发言。
据了解,自2015年12月31日至去年2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工作在河北省首次进行,这标志着全国范围内中央环保督察行动由此开始。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已全面启动,中央环保督察风暴的再一次来袭。
国家不断加大环保督查的力度,一再彰显环保整治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念。重点督办人民群众反映的身边环境问题的立行立改情况。另外,天津市还通报了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因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不到位、推动环境治理工作不力,第一批10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面对中央环保督察风暴的再一次来袭,地方政府无疑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环保整治要求和更严厉的环保问责压力。
当前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区域之间的一个外部性问题,所以区域间的联防联控和协同行动,是迫切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对天津市使用不落实、敷衍塞责等词也有十多次。
据了解,在中央环保钦差前三批次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他透露,现在的环保督察明显比以前频繁,而且严格得多了,以前工厂关停几天后就会开工,但现在停火时间却越来越长,估计不久后就会关闭,到时候我们也只好选择其它工厂了。
按照中央要求,督察组进驻时间约为1个月左右。邯郸市整改销号率仅为64%,且未整改到位的问题企业数量最多。
记者从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前两批督察,共立案处罚8500余件,罚款4.4亿多元,拘留720人,约谈6307人,问责6454人。此外,记者了解到,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已于8月8日进驻青海省。因此,国家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不执行、不落实、不作为、不负责的官员要严厉问责,绝不姑息。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这8个督察组的督察省份分别是吉林(第一组)、浙江(第二组)、山东(第三组)、海南(第四组)、四川(第五组)、西藏(第六组)、青海(第七组)、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组),督察组长分别由焦焕成、吴新雄、马中平、贾治邦、朱之鑫、蒋巨峰、杨松、李家祥等八位同志担任。
2016年11月下旬至12月30日,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7省(市)进行督察,超过3000人被问责。上述环保部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年以来,环保督察行动密集开展,督察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为的就是要加紧解决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
重点推动地方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肃问责等工作情况。根据中央安排,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八路督察组已纷纷组建集结完毕,陆续将于本月15日之前完成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的进驻工作。
而仅仅第三批督察,就立案处罚8687家,拘留405人,约谈6657人,问责4660人,罚款3.7亿元。同时因取缔地条钢工作不力,天津市北辰区12名党政干部被问责。